中国教育服务贸易七十年: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数据是利用来华留学人数、出国留学人数及留学平均费用根据当年CPI指数推算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所得。境外消费是国际上最主要的教育服务贸易形式。尽管七十年来外国来华留学生规模明显上升,但出国留学人数增长速度更快,产生留学服务贸易逆差。不同提供方式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存在较大差异。各个高校在大力引进留学生的同时,对各类结构指标不够重视,导致来华留学结构不够合理。

  一、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留学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

  尽管以留学服务贸易为代表的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规模已经有了大幅增加,但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牢牢占据着教育服务输出的领先地位。

  (二)留学服务贸易逆差存在不断扩大趋势

  从留学人数差额看,从1990年开始,中国尚处于少量留学服务贸易顺差状态,2001—2004年开始出现留学人数逆差,2005—2009年转为顺差,而2010年至今出现留学人数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教育有更高需求,且中国教育起步晚,树立起本国品牌及打造品牌效应尚需一定时间。除了简单比较留学人数差额外,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额一直远小于进口额,贸易失衡状况严重,且逆差额仍在不断增大。

  (三)来华留学结构仍有待优化

  首先,生源地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国家,2018年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占比高达60%,来自非洲留学生占比达16.6%,而来自欧美的留学生比重则连年下降。从国别角度看,近年来,泰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生源数同比增长均超过10%,巴基斯坦甚至达到1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年均增长率高达16.56%,逐渐成为来华留学主力军。

  其次,学历结构仍需提升。2018年,学历教育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非学历学生占比仍接近一半。此外,虽然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来华留学人数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所占比例依然较小。再次,学科分布较窄。文科类专业(汉语言、艺术、文学)占据来华留学学科比重极高,21世纪后虽有所下降,但2018年仍占据近50%。经管、法律和工科等比重虽有所上升,但2018年仅占10%左右。另外,历史学占比一直很低且显著下降,由2002年的1.6%降至2018年的0.3%,不利于中国意识形态的弘扬与传播。另外,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接收来华留学生规模占比仍然较低且分布过于失衡。

  (四)不同方式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

  目前,境外消费的市场规模最大,占绝对主体地位,尤其是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市场潜力巨大,政府限制相对最少。跨境交付方式的市场规模暂时较小,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在线教育的崛起,这种方式的市场潜力巨大。商业存在方式的教育服务贸易面临的政府阻力较大,大多数WTO成员都回避这一领域,目前只有极少成员承诺开放了商业存在方式的教育服务贸易。从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看,发展初期在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且境外办学外方合作者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自然人流动方式同样受限于政治和商业敏感,大多数成员国都对此做出了限制。

  二、促进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打造中国教育服务的品牌效应

  首先,借助“双一流”建设大潮,积极营造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环境,提高中国教育服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吸引优秀留学生来华学习和优秀人才来华就业。其次,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挥中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开拓教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拓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优化教育服务贸易结构。

  再次,给予学校更多的留学生招生自主权,发挥学校自身特色学科的优势,鼓励中国大学提供多样化的留学服务,避免教育服务的同质化。另外,应积极鼓励和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渠道,推动中国学校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探索海外办学模式。最后,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项目,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职业资格证书,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资源,鼓励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积极优化教育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首先,中国高校应创新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极力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同时加大对国内外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度。其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借鉴和创新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具有特色鲜明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增强对优秀留学人员的吸引力,优化生源地结构。

  再次,积极调研、了解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学生来华留学诉求,积极拓展学科方向,设计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专业方向。另外,借助中国在“互联网+”、移动支付、5G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国大学慕课、金课等建设步伐的加快,积极发展跨国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促进跨境支付方式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借助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协议签订、中国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的契机,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推动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境外办学。

  最后,在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等方面,适当向中西部倾斜,且鼓励东中西地区高校创新合作模式以强化合作。

  (三)对来华留学生推行“趋同化管理”

  首先,政府部门要及时研究和出台与国际接轨、符合世贸规则的留学生管理规定,督促教育机构向留学生提供规范、完善、平等的国际化教育管理。其次,教育机构必须依据中国现有规章制度自行建立对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方案,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提供平等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加强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再次,为了保障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应提高留学生的来华准入、考核和毕业门槛,应加强语言和文化的准入考核,同时应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安全教育,做到教育与法律公平。最后,政府应制定教育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定期监管,加强对教育机构的评估与验收,保证中国教育服务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四)积极发挥国家公派留学的引领作用

  由于国家公派留学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急需发展的学科领域密切相关,且公派留学回国率超过98%,因此在出国留学总体规模快速提升的阶段,更需重视国家公派留学的引领作用。公派留学选拔机制应从面向部分高校分配名额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各行业及优秀在外自费留学人员,坚持政府牵头,项目引领,围绕国家重点行业和特殊人才需求,与外交部等部门和行业合作设立项目,服务国家战略,选拔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人才。

  (五)完善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支撑条件

  首先,中国在教育服务的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提供方式方面还存在部分限制和障碍,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相关手续的办理程序冗长繁杂,应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为自然人流动提供签证便利。其次,奖学金支持、医疗保障和就业问题是来华留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政府应在这些方面打造一个稳固的保障体系,提高留学目的国吸引力。

  再次,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先行先试,鼓励高素质留学生留华工作,培养留华工作氛围,减少留华工作的手续,制定优惠落户政策。另外,积极创造各类人才发展平台,打造留学生归国便利工程,降低留学生回国成本,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归国效力。最后,完善和制定与国际接轨且体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国教育服务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结语

  为了缓解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低、逆差大的问题,应极力提高中国教育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教育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教育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这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文章链接: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article/yanjiu/hangyezk/202206/134718.html